第741章 傻子是个风筝迷 (第2/2页)
小梦石说:“我认识你们,我是从2024年穿越到2000年的。”小梦石说的话,让沈明贵无地自容。李任惠私下对于张喜说:“张喜,这个小孩是不是看穿越的电影看多了,居然这么说。”于张喜说:“虽然好像是看穿越电影看多了,说的很神奇,但是,他说的却是事实。”李任惠说:“沈聪明总认为刘梦石有点傻,总是欺负他。”
这个时候,沈明贵干脆不去厕所,说:“李任惠,于张喜,你们两个非议我不对,你们说我把刘梦石当傻子,一对夫妻在江滩,为放风筝在吵架,女人怪自己的丈夫,将线扯断了,风筝飞不见了。丈夫怪自己的妻子,啰里啰嗦,弄得自己心烦意乱,才把线扯断。吵架导致打架,刘梦石将男人推倒在地,那个男人的妻子,骂他说:‘我们夫妻之间吵架是亲,打架是爱,你凭什么打我丈夫。’女人说完,打了刘梦石一耳光。”
于张喜说:“沈聪明,你记得吗,你去看风筝比赛,钱包被小偷偷了,你去要,挨了小偷一耳光,结果,刘傻子拼命将你的钱包夺回来,挨了几个流氓一拳一脚一耳光,你怎么不讲呢。”李任惠说:“我可以作证,刘梦石之所以被称为傻子,就是经常在朋友同学同事遇到歹徒时,能够见义勇为,伸张正义,难免挨打。”
刘傻子看见沈明贵尴尬的样子,笑道:“我以为是应该的,过去的事情不提了,你们记得风筝是怎样发明的故事吗?”李任惠说:“据说与与斗笠有关。古代的斗笠,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人们的防雨防暑器具。斗笠制作简便,系绳就地取材,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。传说一农夫正在耕作时,忽然一阵狂风卷飞了他头上的斗笠,农夫赶紧去追,一下抓住系绳,斗笠便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飘飞。这农夫觉得十分有趣,便当着一群村民的面,表演放斗笠,激起大家的兴趣,放斗笠的人越来越多。后来,放斗笠演变成放风筝。”
小梦石居然插嘴说:“还有人说,风筝的发明与树叶相关。古时候,人们看见风卷树叶满天飞,觉得十分新奇,便用麻丝拴着树叶放飞,制作风筝放风筝的活动逐渐应运而生。”
于张喜对文史颇有研究,他说:“小家伙,你还懂得这些。东周春秋时期,风筝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,距今已2000多年。后来鲁班用竹子,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,直至东汉期间,蔡伦改进造纸术后,民间开始以纸做风筝,古籍记载的‘纸鸢’就是风筝。”
李任惠写过风筝的科普文章,他说:“南北朝时,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。从隋唐开始,随着造纸业的兴起,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。到了宋代的时候,放风筝渐渐发展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文体活动。中国风筝文化源远流长,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,可以看见寓意吉祥的各种图案,留下中国风筝文化的印记。”
张喜说:“我们的祖先,在漫长的岁月里,之所以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,反映人们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。”刘梦石说:“后来,想不到看起来很普通的风筝,引起世界上对中华风筝文化的关注,世界上有些国家的博物馆中,展示各种各样的中国风筝。美国国家博物馆一块牌子醒目题写:‘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,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。’英国博物馆,则将中国风筝称之为‘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’。”
于张喜问:“荆洪,你记得你写过一篇《武汉有个风筝王》吗?”刘梦石说:“记得,这篇文章发表在《江城日报》上。”刘梦石翻出手机中存放的剪报图片,记忆的闸门打开了。
那是一年初春的一天,张喜邀请我去他家中见识一位老人,说他会制作风筝,爱放风筝,是风筝王姚钟镇,希望当记者的我能够采访他。姚钟镇满面红光,衣着整洁,一点也看不出他已年届七旬。姚钟镇告诉我们,放风筝是一项有益的体育活动,宋李石《续博物志》载:“春日放鸢,引线而上,令小儿张口而视,可以泄內热。”清代人富察敦崇《燕京发时记》中说:“风筝在天,以能清目。”